第885集 (第1/2页)
对外贸易
巴哈马对外贸易长期以进口为主,进口的商品品种多、数量大,每年都会产生巨额贸易赤字,主要依靠旅游业收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巴哈马中央银行2020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巴哈马对外货物贸易总额26.2亿美元,同比下降29.9%;其中进口额22.2亿美元,同比下降27.6%;出口额4亿美元,同比下降40%;贸易逆差18.2亿美元,同比减少24.1%。
2020年,服务贸易逆差1.3亿美元。旅游业净收入8.9亿美元,同比下降76.5%。
根据巴哈马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巴哈马出口商品中本国产品占37.7%、再出口产品占62.3%;本国产品出口主要是化学品(50%)、食品及活体动物(40%)、天然矿物(不包括矿物燃料)、制成品等;再出口产品主要是矿物燃料和润滑剂及相关材料、机械和运输设备、制成品等。进口产品按主要类别排序:矿物燃料和润滑剂及相关材料(23.2%)、机械和运输设备(占19.3%)、食品和活体动物(15.2%)、制成品(14.1%)。
2019年,巴哈马进口商品主要来源地为:美国(81.3%)、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4.6%)、丹麦(1.3%)、英国(1.2%)、日本(0.9%)、瑞士(0.8%)、中国(0.7%)等。2019年,巴哈马出口商品目的地为:美国(88.3%)、英国(0.9%)、加拿大(0.8%)、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0.1%)、中国(0.04%)。
外国援助
向巴哈马提供援助的国家和组织很少。美国每年向其提供300-400万美元左右的援助,欧盟提供100万美元左右的援助,泛美开发银行、加勒比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也会提供一定援助。
文化
语言
巴哈马的官方语言为英语。
宗教
巴哈马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
禁忌
巴哈马人的姓名与欧美人相同,即名在前,姓在后。黑人在文化上已被白人同化,因此姓名也不例外。人们见面都行握手礼,称男士为先生,称女士为夫人、小姐。早在19世纪80年代,黑人已基本上是基督徒,人们严格遵守自己信仰的教规。
风俗
巴哈马群岛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使巴哈马文化带上浓厚的印第安色彩。后来,在1647年,英国的清教徒开始在伊鲁瑟拉岛定居,使巴哈马文化发生了巨变。在接下来四个多世纪的演变过程中,百慕大的奴隶和自由黑人、美国独立战争之后逃离美国的保王派殖民者(带着他们的奴隶)、从贩奴船上解放了的非洲人、佛罗里达的黑种米诺尔人、其他加勒比岛屿的居民,以及中国人、叙利亚人和希腊移民相继来到这里,共同见证了巴哈马的历史。这些人在出身、传统和信仰方面迥然不同,时至今日,他们已经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凝聚了各族生活方式的、丰富多彩的巴哈马文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