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齐王 (第1/2页)
其实商人到底还算是慢的了,不说他处,京城内就有不少店铺卖着南洋来的稀罕物,要知道因为有倭寇的缘故,三市舶司虽然还未停罢,但也没什么作用了。
南洋诸国遣使团朝贡带来了不少东西,但都是入了天子内帤的,纵然有些被赏赐给了官员们,那也只是少数,不可能多到在市面上流通。
可见是有人通过靖海侯吴祯的水师护送了些商队往来贸易,文官们自是没这个体面也没这个胆子,所以也不用多想就知道必然是武勋们了。
这点吴祯其实也在奏报中隐晦的提过几次,加之还有亲军都尉府的探访,朱标倒也知晓,只是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开国后秩序稳定,武勋们不能向原先那般肆意劫掠,收入肯定是少了不少,加之又比起了排场,斗起了宅院姬妾,那点俸禄银粮自然是不够用了。
纵是原先他们脑子愚,不晓得如何弄银子,下面那些商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他们没有权,只能是托关系找门路求到武勋们的头上,最后也就是把大头献出去罢了,总好过没有。
士绅商贾对统治阶级的腐化效率是很高的,武勋们的姬妾基本都出自他们家中,一来二去也就是正经的亲戚了,联手挣些银子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这件事肯定是要管的,但不是现在,同蒙古私下贸易,那是犯大忌讳的事情,可同南洋贸易就是两回事了,闹到老朱那也就是骂几句的事情,总不可能因为这点事处置开国功勋。
何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好事,贸易就意味着文化交流,不属大明刻意安排的商队,也更容易缓解南洋诸国的抵触情绪,这对以后加大交流是好事。
当一个相对弱势、落后的文化面对相对强势、先进、完善的文化相接触交流后,其被吸引崇拜同化是必然的,就如同昔日大唐时期对周边所有国家的影响一样…
没有繁多的公文需要批阅,光是看奏章倒也轻松,毕竟多数奏章的内容都是虚的,尤其是地方官员的,扫一眼心中有数便好了。
午时的时候朱标起身吩咐道:“再有需要批阅的奏章直接送到文华殿。”
“诺。”
虽吃了几块糕点但腹中还是有些空,左右公务不算太忙了,自然是要回东宫吃午膳了,也让关注着此处的胡惟庸安心一些。
刚踏出谨身殿的朱标被耀眼的日光照的微微眯起了眼睛,刘瑾赶忙招手,一个太监举着伞盖就要替太子殿下遮阳。
朱标微微摆手道:“好日头,难得让本宫也晒晒吧。”
太子的意志自然无人敢相违抗,众人只能簇拥着殿下向着东宫方向走去,朱标的影子映在身侧,其余人的影子则融成一大团跟在后面。
…………
高丽西海道之北的东宁府遂安城内依旧是寒风瑟瑟,朱棣紧了紧厚实披风朝着酒肆走去,身后跟随着十数精悍的跨刀护卫,与沿途矮小瘦弱的高丽百姓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着一个个惶恐不急避让一旁,嘴里念叨着不清不楚话语的高丽百姓朱棣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他到此地也有三日了,那李成桂今日才约见他,真真狂妄!
与他原先设想的不同,他这一路水路兼程多么辛苦不说,踏上高丽的土地后,无论是蒋思德还是李成桂亦或是那个姚广孝都没有遣人表态。
若不是手中只有大哥早先派遣过来的数百府军卫精锐,若非在高丽的亲军都尉府密探都在蒋思德手上,他早就自行去上战场了。
他奉了大哥的谕令而来,理应就是高丽的最高统帅,纵然是要隐藏身份,可李成桂既然已经投靠大明那么堂堂大明的齐王到来,无论如何都应该先行表态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