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登基 (第1/2页)
李琩离大位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他并没有一丝松懈,因为如今大唐的局势依旧不容乐观。
官军虽然收复了洛阳,但是叛军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消耗见底,而且安禄山虽然跑了,却没有跑太远,只是从洛阳跑到了邺城,同时让尹子奇撤兵睢阳,控制汴州。
控制汴州,既能截断隋唐大运河,又能威胁洛阳东部门户。
安禄山放弃洛阳,只是压缩防线,转攻为守。
退到博陵的史思明,从范阳募兵,与契丹、同罗、室韦深度合作,集齐大军,趁朝廷重兵收复洛阳的时候,攻克了饶阳。
安禄山最初起兵谋反的时候,并没有把饶阳放在眼里,但如今形势逆转,叛军把目标从谋取天下变为割据一方。
而割据一方,饶阳的位置在河北就至关重要。
毕竟,无论是窦建德还是刘黑闼,都把饶阳当做河北的军事重地。
现在的叛军两地,有些类似于唐初的窦建德和王世充。
而且,史思明转变目标之后,思想也转变了,他学起了窦建德,放弃烧杀抢掠,开始以“仁义”治河北。
当然,史思明的转变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因为安禄山把从洛阳抢的财宝都送去了范阳,这让控制范阳的史思明变得很有钱。
除了安史叛军之外,大唐的其他地方也是危机四伏。
李隆基被控制之前,为了防备李琩,把李璬封去做江陵大都督,领岭南、江南西道、黔中道、山南道四镇节度使。
李璬早有夺位之心,如今一人领四镇,便开始密谋割据称王,并提出了十六字方针:“保住江东,学习东晋,占据一方,自立为王”。
为了拉拢人心,李璬还把隐居庐山的李白请出来当谋士。
李白以为是为大唐效命,高高兴兴的就去了。
以上是内患。
外患上,回纥虽然出兵助唐,但同时也准备向葛逻禄动手,势必要一统漠北。
南诏趁大唐内乱这半年,攻陷了越郡的会同军,占据了青溪关,寻传蛮和骠国归附了南诏。
南诏向南面占据了如今的缅甸、越南、老挝等地,向北与吐蕃密谋,准备侵吞剑南的会州和嶲州。
吐蕃赤德祖赞未死,镇住吐蕃内部局势后,一面与南诏密谋向东进剑南,一面准备再次向西,与大唐争夺西域控制权。
驻守剑南的荣王李琬倒是没有谋逆之心,但是他病了。
军事问题严重,内政问题也不容小觑。
李林甫和杨国忠接连把持朝政,如今这两人虽然死了,但是培养的人还在,而他们培养的人,大多是一些贪污腐败之徒。
毕竟大唐从上到下奢侈了几十年,一时间很难纠正。
除此之外,李琩一直没有任命新的右相,位置空着,就有人惦记,各方势力都在觊觎右相之位。
面对如此严重内忧外患,李琩行动稍有差池,都会把自己和大唐拖入深渊。
李琩把千头万绪理了理,最后决定先登基。
李琩选择此时登基的原因有三。
第一,安史之乱爆发,他监国,加之叛军一路的负面宣传,李隆基此时已经威名扫地。而他素有贤王之称,用病宣传了天命,主持收复洛阳,民心所归,此时接受李隆基的禅位,正是新朝新气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