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抉择 (第2/2页)
众人闻言大惊,都看向安守忠。
安守忠冷静道:“唐军之所以不出潼关,是因为崔乾佑将军重兵占据崤函谷道,唐军担心中埋伏。但如今的情形,唐军不出关,我们也打不进去,再这样僵持不下,我们迟早被完全包围,因此不如放唐军出来,在外野战。若胜,消耗了敌军的有生力量,那时再进潼关轻而易举,若败,则退守河北,肃清河北之地的唐军势力,以图割据。”
安禄山道:“别无他策了吗?”
安守忠道:“如今的情形,儿只能想到此三策。”
安禄山转向叛军众文武,道:“诸位还有何策?”
众文武面面相觑,一时间没有主意。
安禄山道:“潼关的河陇将士,也是精锐之师,在外野战,我们只有五分胜算,况且并不是我们放唐军出关,他们就愿意出关。”
安守忠道:“能有五分胜算,已经不错了。至于唐军,如果他们不出关,我们就取河北和江淮,这是好事啊!”
安禄山彻底明白安守忠的意思了。
安守忠这是看清了局势,不能、也不想让大军全押在潼关。
安禄山长叹一声,道:“朕再想想,你们先退下吧。”
“喏。”众人领命。
……
长安。
前线的奏报流水不断的送到李琩手里。
李琩看完,挨个批复。
对于平卢等将的投靠,李琩任命刘客奴为平卢节度使,赐名正臣,任命王玄志为安东副大都护,董秦为平卢兵马使。
对于李光弼、颜真卿、张巡等立功之人,也挨个嘉奖。
然后,是潼关战线。
安禄山最终还是没有同意安守忠的方略,依旧不肯让重军撤出崤函谷道,但又不得不派兵支援河北与江淮战事。
安禄山让田承嗣领兵三万,支援河北,让尹子奇领兵五万,支援江淮,势必要取下雍丘。
而安禄山这么做的原因,则是他认为,李琩对潼关的战略定力过于强悍,短时间内,李琩依旧不会让高仙芝出关,他可以打个时间差,稳住河北局势,打通江淮。
但是,他看错了李琩。
李琩从驻守潼关开始,就和高仙芝一直在谋划出关事宜。
历史上,哥舒翰出潼关确实败了,葬送了朝廷二十万大军,这个锅李隆基得背,但哥舒翰也难辞其咎。
两边兵马、精锐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哥舒翰作为统帅,至少犯了四個错误。
第一,二十万精锐倾巢而出,没有留人驻守城池。
第二,掉以轻心。崔乾佑一诈败,哥舒翰便迫不及待的追击,把大军开进崤函谷道,冲进崔乾佑的包围圈。
第三,没派兵护住两翼,让崔乾佑轻易袭击了侧翼,甚至把侧翼的官军赶去摧毁中军。
第四,用人不当,将领离心。李承光和王思礼争权,步骑分离。而后军的庞忠,无能之辈,前军一败,十万后军不但不顶上,反而自乱阵脚,率先溃逃。
按理说,哥舒翰也是久经沙场,不可能犯这么多失误,但历史上,他确实是就这么做了,李琩只能推测,哥舒翰那时是真的病晕了,也被李隆基逼昏了。
李琩一开始,就有哥舒翰失败的案列做参考,也有郭子仪成功的案例借鉴,对出兵潼关做过无数推演,所以即使他提前出关,也不会大败。
但是他还是拖着不出。
因为他不想和叛军精锐硬碰硬,只获得惨胜,他在等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