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倒杨派的反扑! (第1/2页)
朱常淦看着眼前这些人,“朕给你们飞黄腾达的机会,给你们一次考试的机会,从你们之中选100名临时官员出来,让伱们到各部历练。”
“试用期满之后,朕给你们正式的官凭和官印。”
朱常淦话刚说完,就有小黄门将一个个的桌子搬了上来然后在上面摆上文房四宝。
“原来举人身份,策试合格者,朕赐予你们进士出身;秀才身份,策试合格者,朕赐予你们同进士出身。”
大明一朝名头有多重要,可不是单单一句,“非翰林不入内阁。”就可以表达出来的。
在大明一朝,“进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身份,代表着士子经过多次科举之后的最高荣誉。
“进士及第”,是指士子在科举考试中最终通过殿试,并进士头衔。
“进士出身”,说的是士子在科举考试中通过了会试和乡试,但未通过殿试者。
“同进士出身”,表示与“进士出身”者成绩相当,但未能获得同等称号。
从仕途的角度讲,进士及第可以直接进入官场,担任重要职务。
进士出身则需要经过历练和补考,才有机会晋升。
同进士出身在仕途上的机会很少。
但眼前这些人都是什么人?
眼下的国子监内的举子和学生,基本上只有举监、贡监,他们这辈子进入大明中枢的机会几乎为零。
即便为官,也是那种边偏远地区的小官,更不可能成为京卿。
……
所谓举监,就是举人进京参加会试不中,从而国子监的学生,原本这类学生极少,因为国子监的不少老师也不过是举人身份,他们在国子监读书也不是真的学习,而是为了那一丁点的机会到朝廷实习。
贡监。分四类,岁贡,选贡,恩贡,纳贡。
岁贡,明朝每年有指标将各地优秀学生派到国子监读书;选贡,这是因为地方每年送上来的学生;恩贡,是朝廷有大喜事(皇帝、太子大婚等)地方官府可以获得部分名额;纳贡,就是生员自己拿着米粟纳捐,获得名额。
荫监,官员到一定品级(京官三品),官员子孙可进国子监读书,若品级不够,死于忠谏者或守土死节者也可以荫监。
除此之外,就是夷生,顾名思义就是外国学生如朝鲜、蒙古等国的学生。俊秀生,即名声很大,被地位高的人举荐进来的。
大明朝的国子监,人最多的时候应该是在永乐二十年,达九千人之巨。
以前都是挤破脑袋想进国子监,但如今却是弃之如敝履,别说是三品大员的子嗣,就是五品六品的官员也不愿来国子监读书。
特别是到了崇祯十年之后,国子监所有人加起来也不过数百人。
便有了这一层身份,皇帝就可以让他们办差了。
国子监举子、秀才们一个个跪在地上高呼:
“臣,谢主隆恩!”
“陛下万岁,万万岁!”
“陛下圣明……”
……
策试的内容是朱常淦亲自出的,策试一共三道题。
题一,如何解决农民起义的问题?
题二,辽东战局如何破?
题三,各地粮饷如何筹集?
针对的都是眼下朝廷的顽疾,一个时辰的时间,让众人答题。
题目说简单也简单,但说复杂又复杂。
相比以往殿试时间还短,这就考究他们的智慧了。
期间朱常淦巡视了一圈,其中一人,让朱常淦印象极为深刻。
许赐复
许水滋人,以岁贡进入国子监,十八岁中秀才,此后一直参加乡试未能中举,如今即将肄业,以吏部听选监生的身份回家等候补选。
此刻的许赐复整个人都在亢奋状态,浑然没有感觉到皇帝的到来,正奋笔疾书。
本已万念俱灰的他,猛然看到如此机会,激动的胸膛起伏,脸色通红。
如许赐复这样的人,还有好几个。
如今皇帝给了他们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能放弃?
……
策试到中午的时候,便已经结束。
朱常淦让王承恩给所有考试的学子弄点吃的,至于考试的结果,他交给了孙承宗及几位信得过的大臣。
从两百名之中选出来一百个还是不难的。
午膳是在承华殿吃的。
先吃了一顿。
随即又“吃”了一顿。
这一顿,“出闻泥泞尽,何地不摧车!”
“皇爷,您该去参加经筵日讲了!”王承恩在门外低声说道。
随着天气的温和,
朝廷推迟了许久的例行的经筵活动开始了。
经筵日讲是汉唐以后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明朝尤为重视。
“不去!”对于这种日讲,朱常淦本来是不想参加的,毕竟听枯燥的讲课,哪有在陈妃这里舒坦?
“皇爷,锦衣卫送上来一封信。”
朱常淦听到这个,终于坐了起来,“伺候朕更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