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受触动 (第1/2页)
徐有贞携带都察院一十二名监察御史,六名户部堂官,四名吏部堂官共计二十三名京官,携带圣旨官文在三日后到达沁阳府。
所行标配锦衣卫百户赵聪,以及百十名在朝鲜收了徐有贞金豆子的锦衣卫。
兵甲百人,押送银五万两,自京师采购黄酒十大桶,布匹六车……
到了沁阳城后,徐有贞先是见到了河南,陕西两省巡抚李秉,河南布政史司布政使沈实,河南按察史司按察使邱鸿,沁阳府知府马薄之…………
李秉正统初年进士,为人正直,知兵事,正统十三年,在京为兵部郎中,正统十四年从于谦有功加身,加封都察院监察御史,次年,升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成化元年末,两地皆有大灾,李秉兼任河南巡抚。
沈实,正统三年进士,邱鸿,正统元年进士,在京曾为刑部郎中,马薄之,正统五年进士……
徐有贞与李秉两人乃是旧识,关系说不上太好,起初正统十四年徐有贞利用天象之说想要让孙太后迁回南京,被于谦训斥,金吾卫将其押下去的时候,在朝中的李秉还趁机踹了他一脚,这徐有贞记得清清楚楚。
事过多年,两人今日在沁阳府遇到,也都是有些尴尬。
但两人也都是聪明之人,对于那一脚之事,再无所谈。
众人寒暄之后,便进入了沁阳城。
这一路走来,徐有贞看着沁阳府的情况,痛心不已,他一边感叹陛下仁慈,一边又想着这次自己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的监督沁阳官府,让他们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实际上众人在没有接到圣旨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官文。
因为官文走的是驿站,千里奔腾,只需要一日半就从京师赶到了沁阳府,而圣旨走的是官道,还需要押送银两器物,慢上了两日。
徐有贞在知府衙门中宣读了圣旨,而后由沁阳知府马薄之接旨。
马薄之接旨的时候,徐有贞低声叮嘱道:“本官要在这里呆到年底才会回京复命,若是被本官察觉到了不对,本官会带着你一起回京。”
虽然来了那么多的官员,但实际上干活的就是沁阳府的知府。
“徐都御史放心,本官绝不负圣恩。”
徐有贞满意的点了点头。
“各位大人,下官在府中已经备下酒席,请跟下官前来。”
徐有贞,与李秉等人互相谦让后,最终还是徐有贞先出房间,而后李秉等人跟着他的步伐前进。
监察御史等官员在沁阳府的通判等官员的陪同下在偏房用饭食。
而徐有贞,李秉等人在知府马薄之的陪同下在主房里面用饭食。
徐有贞看着桌子上的八菜一汤,脸色有些不好看,但却也不好出言训斥。
因为他并不了解这其中情况,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自己是陛下面前的近臣,从一品官职,他们费心费力巴结自己,可能还是想要得到更多的补助,更何况自己名声也不太好……
正在此时,一个白胖的厨子端过来一盘黄河大鲤鱼,而后在徐有贞等人的面前,滚上了热油,香味瞬间扑鼻而来。
“沁阳吃法,黄河大鲤鱼,徐都御史一定要尝尝鲜。”马薄之笑着说道。
“大灾之年,有些过了……”徐有贞轻声说道。
马薄之点了点头:“就这一顿,接下来的日子,咱们只能吃馍馍了,还望徐都御史能够体谅一番。”
读书人皆有傲气,他也不愿意巴结徐有贞,可徐有贞是皇帝陛下的近臣,听朝中为官的朋友的通信件所说,徐有贞要比于谦还要受宠,沁阳府虽然已经开放了官仓,但马薄之同样也害怕明年灾情不减,到时候官仓迟消耗完,还是需要京师筹备,到时候徐有贞一句话,就能追加,或是减少。
“理应如此,理应如此。”
“李巡抚,先动。”
“徐都御史先动。”
“李大人可称本官为徐尚书,本官听的顺耳。”
训斥宁王的圣旨一走,李贤就主持廷推,将徐有贞推到了礼部尚书的职位上,可在京的官员还是叫自己徐都御史,很少有人改口。
李秉轻笑一声:“那就徐尚书先请。”
徐有贞也不推辞,动了筷子,吃下一口鱼肉后,将其放下,开口说道:“陛下仁慈之心,不可耽误,本官受陛下派遣,到此公干,自明日起,本官便会离开沁阳府,去各个州县走访,诸多的事务一干不管,六日之后,本官会重回沁阳城,到时候本官要见到人丁数目,见到粮价平衡,六日,能做到否。”
马薄之说道:“如若做不到,下官自行请辞。”
官文到了后,就已经开始核算人数了,六日的时间,也可自检一番了。
徐有贞点了点头,而后端起酒杯:“此宴为庆功宴尔。”
实际上在主房里面,坐着的人根本就不是吃饭,都在表态度,表决心,花的时间长,吃的东西少,吃完之后一个比一个饿。
酒宴散了后,徐有贞又找赵聪弄来了两个馍馍。
监察御史,户部,吏部堂官都留在了沁阳城,而徐有贞跟赵聪以及五名锦衣卫,换了便服后便离开了沁阳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