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女帝 (第1/2页)
生无可恋地趴在亭中吹着春风时,楚云歌想,也就是当皇帝了。
想干什么基本上都可以干,没人敢反对。
冷淡的梅香笼罩,有人从身后揽住她,温柔地给她披上大氅:“在想什么?”
楚云歌回过神:“在想要怎么走。”
傅衍之警觉:“走?去哪?”回长离时常展望的那个世界吗?
没看出自家国师兼男后的天马行空,楚云歌在沉思中认真说:“你说,大汉要怎么走,会走到什么样的未来呢?”
听到她想的是这个,傅衍之安心了些。
他没有急着给出回答,而是仔细思考了一番才道:“要看到一颗种子开出的花,需要为它选择适合的土壤,定时浇水、除草、施肥,等它生根发芽慢慢长大。”
“但没有结出花骨朵,开出花来之前,我们都不知道那朵花是什么颜色的,是美亦或是丑陋,甚至不知道那颗种子到底会不会开花。”
楚云歌悟了:“你是说顺其自然?”
傅衍之:“不。”
楚云歌:?
傅衍之忍俊不禁:“我是说尽你所能,其他的交给种子。”
懂了,有条件的顺其自然。
楚云歌磨磨蹭蹭,给了故作高深的国师一脚,顺势被抓住按了按。
新婚燕尔,又是两情相悦,最重要的是帝王大婚,犹在假期——自然是从此君王不早朝。
五日后。
楚云歌握住卫淑的手:“赶紧,梳洗,去上朝!”
卫淑:“……”
史无前例的专情帝王,高山流水遇知音只取一瓢……总而言之,初代汉帝与国师完婚之后,并没有像心怀小九九的某些大臣揣测那般,因为后宫干政等等问题造成关系破裂。
反倒是保留了国师的超然地位,几乎与其共享天下。
而国师也一改以前横行霸道的作风,带领钦天监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外还兼顾了部分太医院的职责,与那位南疆来的民间神医联手研发了种种实用的半成品药方。
同时,一直跟着新帝的工匠也凭借超强的前沿技术成功在中枢占领了一席之地。
导致旧体系的大臣们不得不头悬梁锥刺股,咬牙不让自己在这一点也不稳固的金饭碗中不被淘汰。
汉初一年,科考制内部测试完成,全面推广全大汉,民间掀起了一股读书潮。
汉初二年,驯化几代储备的红薯、土豆、高产水稻种子达成全覆盖,全国农人不必再忧愁种田反而没饭吃,在数次自然灾害中救灾粮储备也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汉初三年,全国铁路体系基本完成,南方溢出的工业产品在北方的矿产资源达成了和解,在发动机的轰鸣中,朔方传来消息:匈奴归顺大汉!
小朝会已经经过几轮更迭,升级成为了朝堂大会。
在此各部领头羊,都能带上两个小吏,负责给他们助攻。
偶尔兼职拉架。
楚云歌扶额,面对底下打成一团的大臣有些欲言又止:朕是希望你们不要成日打嘴炮互相攻讦,但打成这样好像也有点过了。
而且今天的议题不是匈奴归顺要怎么高姿态而又和平地接受吗??
“哈。”
似乎觉得打成一团的大臣很搞笑,一声轻笑转瞬即逝。楚云歌斜了眼幸灾乐祸的傅衍之,这家伙也是,一天天的骨子里的恶趣味越来越放肆。
然而已经朝着挂路灯方面迈步的小皇帝不知道,大臣们心里苦。往日里只需要指使手下小吏办事,现在虽然也是,可自己成日里还要应对考试。
技能考试也就算了,偶尔还要插入几道人品考题——
世家大臣们一个考懵了就容易在这里出错。
第二日便会面对陛下似笑非笑的眼神攻击。
压力,好大。
但这样同样有好处,只要他们按规矩办事,不搞些有的没的,陛下便不会挑刺,即使在朝堂上大打出手,他们陛下也只会拍拍手:打得好!
打得好?那我们就继续了!
于是事情便发展成了这样,每个分歧点都能‘辩论’得淋漓尽致。
这次自然也是如此。
典客将撕破的衣袖藏到身后,满面红光道:“匈奴擅游牧,若归顺我大汉,倒是可以奉上牛羊作为诚意。”
将打钱说得很有典客风范。
老太尉已经看开兵权的事情,但自从上朝喜欢上动手之后,居然也老当益壮起来。
他是不介意站在皇帝这边的:“陛下应该早有成算?”
楚云歌笑了笑:“自然是有的,匈奴归顺早在计划之中。”或者说这是在默都、朔方、中枢支持三方面推动下的必然结果。
“匈奴新单于默都,本就心向大汉,如今大汉风土人情早已随着公主和亲传入匈奴平民中,默都能够完全镇压王帐其他反对者,也是在平民勇士的支持下完成的。”
提起和亲公主,大臣们眼观鼻观心。
谁不知道四公主楚云嘉就在淮南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可没人敢说。
毕竟这是还在挖煤的三皇子和先帝留下的烂账。
“朕一直觉得,就算用武力将匈奴收入囊中,也会因为生活的不同和地理位置的分隔,导致最后只得了个名头。”
“因此,朕欲选节度使,入匈奴传道。”
“陛下,这……传的什么道?”有大臣暗戳戳看向国师,难道是国师吹枕边风?
“无论是匈奴或是桓乌,只要他们打心眼里认同了大汉的文化、礼仪、身份,那又如何不能称之为汉人呢?”
楚云歌话中带笑。
这颗种子开花之前,她会尽力给它足够多样化的水、阳光和营养,做她能做的,然后顺其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