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井水不犯河水 (第2/2页)
当时英国远征军炮弹猛烈,提奥多罗斯二世正在同几名士兵搬运石头阻塞城堡的第一道大门时,一颗炮弹在近旁爆炸,炸死了恩吉达公爵。
眼看着敌军炮火猛烈无法阻挡,要塞第一道大门即将被英国人攻破,绝望的埃塞皇帝便拔出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的手枪,把枪管放到嘴里,然后扣动了扳机,将自己一枪爆头。
此事的起因,仅仅是因为提奥多罗斯二世在1863年给维多利亚女王写了一封著名的信,要求英国帮助反对埃及和土耳其穆斯林的战争。
英国外交部忘了回信,令提奥多罗斯勃然大怒。
在1864年新年的那一天,下令用铁链把英国顾问卡梅伦锁了起来,同时被逮捕的还有另外一名外交官和58名欧洲人。
提奥多罗斯二世宣布,这些人将成为人质,直到他接到英国的回信才会释放,而这引发了英国人的愤怒。
1866年,一名为英国外交部服务的伊拉克人拉萨姆带来了英国的回信,满意的提奥多罗斯释放了人质。
然而不久之后,感觉受骗了的提奥多罗斯二世再下令把得到自由不久的卡梅伦和其他欧洲人抓回监狱,并写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让她送来一批熟练工匠和各种各样的新式机械,包括制造子弹的机器,来换取这些人的自由。
面对勒索,英国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羞辱,于是派遣曾经无情镇压印度叛乱的内皮尔将军,率部远征阿比西尼亚。
一场面对埃塞俄比亚帝国降维远征打击战争,由此爆发开来。
早在公元570年前,这里就建立了古阿克苏姆王朝,这是一个持续近千年的古老土著王朝。
此后经历数次政权更迭至17世纪后,埃塞俄比亚呈现出拜占庭帝国衰亡前的情景,阿比西尼亚朝廷陷入腐败和长期的政治动荡中,贵族沉迷于寻欢作乐和勾心斗角,皇权更迭频繁。
这一阶段,名大省的公爵、总督和部落首领的地位上升。
到19世纪上半叶,阿比西尼亚帝国已经瓦解为一系列独立的或半独立的王国,“万王之王”的头衔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样成为尊贵而空洞的称号,不再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
而“埃塞俄比亚”这个名词,如同俾斯麦之前的“德意志”或加里波第和马志尼之前的“意大利”一样,成为纯粹的地理名词。
在皇帝提奥多罗斯二世死后,阿比西尼亚再度陷入诸侯纷争的时代。
提格雷的卡萨亲王凭借英国内皮尔远征队回国前馈赠的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强大军事实力登上帝位,在阿克苏姆古城加冕为约翰尼斯四世。
他被誉为“阿比西尼亚流浪皇帝”,连都城都没有,而是带着他的“流动朝廷”奔波于各地指挥战斗,竭尽全力的试图一统埃塞俄比亚高原。
现如今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诸王侯公爵割据一方,是四分五裂的一盘散沙状态。
最主要的封建割据王国是北方的提格雷王国和南方的绍阿王国,此外戈贾姆、沃洛、锡缅等几个重要的省份也是完全独立,压根儿也不听皇帝约翰尼斯四世招呼,更别提觐见朝供了。
就是这么一个乱糟糟的状态,埃塞俄比亚的流浪皇朝连统一的意见都无法形成,怎么能够一致对抗大唐帝国武装到牙齿的入侵者呢?
这些年来
埃塞俄比亚各地的割据统治者有一个算一个,遭受英国人的毒打后,对跨洋而来的远征军产生了严重心理阴影,能够腿不哆嗦就算坚强的了。
合力对付大唐帝国远征军?
没有人提出这样愚蠢的建议,绝大部分都是怎么安抚这些强大的外来入侵者?是否能够通过条约确定双方边界?
宁愿多割让一些土地,能够互不侵扰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巧合的是
皇帝约翰尼斯四世亦是同样的想法,但是他曾经和英国远征军相处过很长一段时间,互相之间有着较为亲密和融洽的关系,所以想法就更多……
比如能否聘请一些大唐火枪队参加埃塞皇军?
目的自然是打击割据的军阀和叛乱王国,一个一个去收拾他们,西方的枪炮可是极其犀利,土著王国几乎无可抵挡。
人数大概500~1000人就可以了,再多的话,估计埃塞皇朝会破产,拿不出那么多金钱来雇用东方人。
当然了,要土地的话就好说了。
皇帝约翰尼斯四世对国界没有清晰的概念,也不介意拿被征服的反叛王国土地作为报酬,对偏远的领土更没有执念。
阿比西尼亚皇朝最核心的地区依然处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至于沿海厄里特利亚地区,他迫切希望与大唐帝国达成划分边界的正式条约。
那个……井水不犯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