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一章 古寨堡 (第2/2页)
几骑快马风驰电掣地驰出京师,一路向西,直奔甘肃镇。这是李世忠公公派出的东厂爪牙。
还剩下半口气的秦太平悬在半空中已经晃悠大半天了。
秦太平是甘州右卫古寨堡(今甘肃临泽县)辅兵队的一个小头目,古寨堡的老大是百户魏大刀。常言道人如其名,但如果你看到魏百户,绝不会联想到什么威武雄壮的大刀,而是会觉得眼前就是个大肉球——像周围靖安、平虏、板桥、柳树……等各堡的其他百户们一样,魏百户的武职是袭的,这帮名列堂堂大明兵册上的军官,别看名字一个个咋咋呼呼地很能唬人,两三代以前就都变成中小地主了。
亦集乃附近的土尔扈特部是瓦剌的一支。在大明眼里,边墙外边统统是蒙古鞑子,他们自己并不这样看。比如瓦剌人,通常自称为卫拉特(瓦剌的另一种发音)人而非蒙古人——蒙古同胞在广义上把自己分成两大部分:草原之子和森林之子,瓦剌在卫拉特语里的意思是森林。狭义上还有各个部落。早年间被成祖揍怕了,于是朝贡请封。漠北诸部里,只有瓦剌可以在大明求得弓刀火铳等军事物资,虽然数量少得可怜,也是一种明显的优待。到了也先和英宗这一代双方交恶,打了几次大仗:正统三年亦集乃之战、正统六年丰州之战、正统九年以克列苏之战,还有最著名的那场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可能是酒量好口才也好,英宗被俘后竟和也先喝成了哥们,然后就被送回了大明!再然后,南宫复辟,成为历史上当了两次皇帝的奇人*。没多久,两家的关系又和好了——其实就算交恶时,大多数战事也不是沿着这里的边墙打的,所以,陕西行都司、甘肃镇数不胜数的堡垒,只存在于大明兵部的舆图上,事实上,它们早已不再具有军事上的意义。秦太平的爹给他取了这么个名字,分明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前几天的那场大雨倒没出什么岔子。明明天已经放晴了,秦太平便把圈里快憋疯了的羊子们放出来吃草透气。没想到突然间乌云密布,一声突如其来的炸雷让羊群受惊四散奔逃,秦太平只好领着手下人四处去找。暴雨不终朝,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但还是有一只再也回不来了——那羊跑得太远,等秦太平寻过来,已经被沙河驿的兵卒们架在火堆上吃得只剩大半个架子了。
深一脚浅一脚摸回来已经是半夜,然后第二天一大早秦太平就被闻讯大怒的魏大刀叫人吊了起来打。
没挨几下,有人跑来跟魏老爷说了些什么,魏老爷一怔,然后再也不管秦太平,撒腿一溜烟不见了。若不是亲眼所见,秦太平死都不信这个肉球能跑恁快!随即,魏老爷一家套了车,急忙忙地向西北高台所的方向驶去,把所有半人半鬼的军户辅兵们都扔下了。
辅兵们巴望着,见魏老爷的车队走得已经看不见了,有人便想把秦太平解下来。可就在这时外面一阵大乱,到处是哭叫声喊杀声,众人一下子炸了窝四散奔逃,再没人管他了……
秦太平终于被人放了下来。一张蓬着乱扎扎黑黄胡子的大脸凑到跟前开口道:“你娃被吊得个驴球样,咋回事哩?”
听口音是宁夏那边的,秦太平结结巴巴地讲述了事情经过。大胡子又问:“沙河驿在哪边?有多少人?”
得知就在南边不远,只有二十几名驿卒,大胡子一挥手,一阵嘈杂的马蹄声,几十骑扬鞭直扑了过去。
大胡子向后面又是一张手,有亲卫从怀里掏出块馍递过来。“俺姓张,你叫大王也行叫大帅也行,跟了俺吧,咱去杀了那个驴日的魏大刀!”狼吞虎咽地啃着硬馍的秦太平重重地点了点头。
闫民望带着洮州卫的追兵已经回家了。甘肃巡抚席俊宇,连同甘州五卫的高级军官……哦,好吧,地主们,除了龟缩在甘肃镇、肃州卫、镇夷所等几个坚固据点里眼睁睁看着再无后顾之忧的张虎纵横陕西行都司大掳四方,一点办法也没有。
张虎救下了秦太平、秦太平带着张虎找到了魏大刀藏的粮食。随即在秦太平的指点和劝道下,抚彝堡、平川堡、四五六七坝堡……几十个堡垒不战而下。
张虎听了秦太平的遭遇决定不再滥杀,早已不堪忍受各级军头欺凌的农奴军户们别无他路,一股脑加入了张虎的麾下。除了各堡寨的军户,在民籍的贫苦农人加入的更多,旬月之间,张虎这一伙人已扩张到近十万之众,其中可以做战兵的,总有七八千人了。金银细软虽没中原地带那么多,粮食、牛羊和骡马牲畜则远过之。
因祸得福的张虎再非吴下阿蒙,即便是孙杰再来,也绝无可能一战而胜啦。
*历史上还有一位,竟做过三次皇帝。您知道是谁吗?别急着百度,好好想想,您肯定听说过这个名字——提示,别往太远了猜¬^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