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象再现 (第2/2页)
对屈匄而言,此时他身上的担子比彼时的昭阳要大的多,此战关乎楚国的国运,胜则罢,若是败了,楚国必然不复今日的霸主地位。
就在这时,帐外忽然传来禀报声:“上柱国,西南急报!”
“进来!”屈匄道。
斥候入账,从怀中取出一封帛书,递给了侍卫。
屈匄接过密保,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即传给一旁的景翠。
众将看罢,脸色皆是一遍。
‘蜀军攻破了平周。(广元旺苍县)’
屈匄眼神微眯道:“此战未熄,彼战又起,值此之际,巴蜀之地又闹起来了,尔等有何高见?”
“上柱国,莫非想派兵介入巴蜀战事?”屈原疑惑道。
景翠拜道:“我楚与西南列国屡有交战,然山川险阻,损失极大,就算占了城池也无法长据。可谓是,伐之易,取之难……况此时我楚正与秦军对峙,分兵西南恐怕不妥。”
“本以为,汝等闻此,会为之一振,却不成想,不屑一顾。”屈匄不由得摇了摇头。
屈匄朝着堪舆图,比划了一番:“我楚若得巴蜀,不仅商於武关可驻兵,西南也有了北上之路啊。且巴蜀不仅是袭秦之捷径,更是丰茂膏腴之地啊……就算此战我楚国不得入主秦国,旦得巴蜀,秦地吾必有之。”
众将闻之皆震。
屈原适时问道:“上柱国,此刻若是秦国先行入苴,我楚又当如何?”
屈原并非是打击众人的积极性,因为此事确有可能发生。
楚国和巴、蜀两国的关系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巴国,足可以称得上‘世仇’。
(昔年巴子国为西南霸主,时时犯楚,楚武王、楚文王、楚庄王、楚惠王时期,数代巴国君主都与楚国都有过交战,前期皆是巴国多占优势。“鲁庄公十八年,巴伐楚,克之。”在‘那处’之战中,《左传》中明确记载了:“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取之,遂门于楚。”楚国守将大败之余,甚至狼狈的潜水逃亡。
史载:“送伐黄,败黄师于碏陵。还,及湫,有疾。夏六月庚申卒,鬻拳葬诸夕室,亦自杀也,而葬于绖。”楚文王与巴国交战,大败之后,还没回到楚国,竟至暴病在外死于非命,巴国与楚国之仇怨,也自此始。)
自楚国崛起后,便将首个目标定在了巴国身上,除了报仇雪耻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巴国的地缘格局外、因为食盐的争夺。
自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三代的多番攻伐下,巴国不仅失去了本国的三大盐泉,就连国都亦为楚国攻破。
屈原设身处地,此时若让巴国选择求援的国家,定会以秦为上,楚为下。
“汝怕秦国出兵巴、蜀?”屈匄转头问道。
屈原沉声道:“秦人贪婪,见此良机,想必不会轻易放弃。”
屈匄摆了摆手道:“秦国而今兵分三路,国内已然空虚,如何顾得上巴、蜀?就算秦国出兵,也定然会分其主力,那我楚可随即应变,巴蜀可得便得,若是不得,那便从秦国哪里找回便宜。”
屈匄说罢,随即下令道:“景翠!汝即刻分兵三万北上,联曲城之军,攻韩国,围雍氏(今河南禹县东北),削弱韩国援助秦军的力量。”
“喏!”景翠拜道。
屈匄继续道:“屈原,汝去一趟齐军大营,联络齐军,以攻魏之煮枣(今山东明南),以断魏国援秦之力。”
“喏!”屈原拜道。
屈匄说罢,停顿了片刻,随后嘱咐道:“事有不成,即刻归返。”
“柱国是怕齐军不肯出兵?”屈原问道。
屈匄点了点头,随即道:“昭睢,汝分兵三万,随屈原北上,以策齐军。”
“喏!”昭睢拜道。
“昭鼠,汝分兵三万,屯于汉中(上庸),待巴、蜀之动,趁势南下。”屈匄道。
“喏!”昭鼠拜道。
屈匄手指重重敲了敲几案上的堪舆图:“此战,秦国首尾难顾,良机已至,秦地可取矣。”
众将纷纷作揖拜道。
……
楚军出兵的同时,西南三国的使臣已经尽入咸阳。
巴苴两国为求援,蜀国求其作壁上观。
秦国近些年虽然接连败于三晋,国力大损。但此时对于三国来说,依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足以决定彼此的胜负。
咸阳宫大殿。
“宣,巴国使臣上殿。”宦者尖锐地声音大喊道。
“巴国使臣,拜见秦王。”姬霍作揖拜道。
作为巴国的公子,此次姬霍被委任出使秦国,可谓是艰难重重。
而今蜀国使臣还在殿外虎视眈眈。
嬴驷于王榻,扫视对方一眼,明知故问道:“公子此番入秦,有何见教啊?”
近些时日,与楚国的战事已经搞得他有点焦头烂额,此时对于巴蜀乱战,他实在不怎么上心。
姬霍拜道:“大王说笑了,蕞尔小国岂敢示教啊。目下巴国大难,臣来,是求大王的援助,以救巴人于战火之中啊。”
嬴驷眉头皱了皱:“巴国灭充,我秦国未曾插手,此时巴、蜀两国交战……且,巴国与楚国有盟约,公子为何不去楚国呢?”
姬霍似乎能听出了秦王的不耐烦,赶忙道:“巴、楚两国乃世仇,巴、楚之约只为停战,从无盟好之实,大王明鉴。”
嬴驷摇了摇头道:“秦国刚与三晋攻伐,国力大伤,尚未复原,而今又逢秦、楚之战。此时远征,秦国恐无力援助……”
姬霍大惊急道:“大王莫不是忘了,秦国与苴国定有防楚之盟啊。现在苴国和巴国一样,都有灭国之危啊!”(楚国拒旧庸国故地,置汉中郡,非是后世的汉中全地。后世的汉中现在属于苴国。秦国和苴国的同盟关系,便是防止楚国沿汉水北上。)
嬴驷眼神微眯:“公子先行回驿馆歇息,待寡人廷议之后,再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