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金江镇的发展 (第1/2页)
十年前,辽阳城比沉阳城大。
十年后,沉阳城比辽阳城大,
节度府仍然留在金州,但是沉阳的地位日益突出,不论是管理科尔沁草原,还是控制奴儿干司。
比起辽阳的地理,沉阳的作用要更大。
经过冯胜之,顾应时等的商议,向将军推荐了原旅顺知府朱文,担任沉阳城知府。
从小吏做起,八年间,一路升任金州兵备道佥事,屯田道官,旅顺知府。
不但是节度府信任的自己人,也相信他能应对沉阳复杂的形势。
奴儿干司幅员辽阔。
含括了科尔沁部分草原部落,各部蛮人,逃入的汉人,吉里迷人、苦夷人,苦兀人,达斡尔人等等。
老奴征战八方,多次派军东征,打败收服了众多的部落,除了极远的高山老林沼泽,苦寒之地外。
加上科尔沁草原上经常有部落南下投奔,以及赫图阿拉城收拢的汉人等等。
随着金江军的胜利。
清除了参与过屠城,手沾人命的刽子手后,还有人口二十余万,需要安置和管理。
朱文走访了各族后,回到书房开始写下他的建议。
「比起草原人,吉里迷人、苦夷人,苦兀人,达斡尔人等,蛮人更会种地。
而强迫前面的只会游牧和游猎的民族,在辽东种地,不光效率低下,也耗费大量的粮食。
理应恢复各族,让其回归旧地,恢复旧制土司制度,向金江镇提供税收和兵源。
随着辽东田亩的增长,各岛的辽民纷纷回到了原地,除了极少富庶的岛屿,还有众多的岛民要求回归家乡,导致岛上人口不足。
建议把乞列迷族,北山族,海西族,叶赫族等族派往各岛,替代原来的辽民,恢复各岛人口。
辽阳,沉阳田亩充足,地理优越,但是人口不足,可以建议岛民迁移到此两地。
两万福建移民,已经安置在辽阳,建议以后的移民,皆安置在沉阳一带,优先恢复沉阳的人口。
开原的驻军高达两万,加上沉阳的驻军,粮资消耗巨大,皆由金州供应,长途跋涉,代价高昂。
沉阳地利重要,可以供应各地,有了人口,沉阳就能有继续,就能旧地供应军队。」
朱文和将军熟络,深知将军的为人。
所以他写下的计划,考虑过将军的心思。
例如以前开发海岛,除了少数的岛屿,大多海岛的水源不足,岛上的生活条件也不好。
如果把各部蛮族安置在富裕的沉辽,而辛苦数年的辽民,却在艰苦的海岛上生活。
如此差别,对迁移到岛上开荒的辽民,是很不公平的。
又奴儿干司环境恶劣,辽民们在辽东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开垦田亩。
正是收获果实的时候,让他们去奴儿干司开荒,绝对会引起辽民的不满。
那么对奴儿干司置之不理,连百姓都没有的奴儿干司,如何能说是大周的奴儿干司呢?
不论是治理奴儿干司,还是未来远征多尔衮,或者剿灭赫图阿拉城,都需要往奴儿干司填充人口。
因此把不是蛮族的部落,这些不会种地的人口,划清了边界后,安置其中,由金江镇和土司头人共同管理。
如此是符合金江镇当前的需求,不然这些留在辽东的部落,只能消耗金江镇的粮食。
突然。
有人在门外说话,打断了朱文的思路。
「十方寺堡的士兵来报,说有几名台吉闹事,守备不敢擅自做主,说请知府协商。」
「巴图鲁汗才回去草
原月余,据说与将军谈的融洽,好端端的,为何有台吉们来闹事呢?
带了多少人?有没有发生冲突?」
朱文连忙问道。
那人告知,原来是关于草原逃人涌入辽东。
此事虽小,却不好处理,难怪军队不愿意管这件事。
朱文皱起了眉头,沉思如何应对此事。
不久。
他抬起头,定下了主意。
辽东和草原的接壤地带,并不代表长城外的土地就不好,比长城内的土地要贫瘠。
特别是北镇到奴儿干司,越是靠近南方的土地,河流就越多,是可以种地的。
长城保护了内地,让草原骑手无法突袭,但也使得汉民放弃了长城外的土地。
水流充足的地区,地肥草茂,吸引了不少的部落游牧。
这些草原部落,因此对大周没有敌意,遵从大周的制度,成为了熟部。
如果双方有敌意的话,这些草原部落也不敢离长城这么近。
向粘花此等人,他们所带领的部落,就和大周相隔很远,哪怕越往北,河流越少,土地越荒漠。
十方寺堡的长城外,就有数条大河,延伸出来的支流,形成了辽河套。
几名台吉带着数十人,在兵堡外驻扎,他们还真不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