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等待“李团长” (第1/2页)
支撑游击战除了地形,更需要情报。
而辽民都是金州军,镇江军各小队的情报来源,前方何处敌人,军力多少,平常巡逻的路线等等。
唐清安无力发动大战,蛮族同样也无力发动大战。
历史上毛文龙根基不稳,被蛮族大败,逃入了朝鲜皮岛,蛮族以镇江索之。
物资短缺,兵力不足,几次游击战都因为蛮族占据地利而失败。
因此。
哪怕辽左义民无数,对蛮族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却因手无寸铁,无法形成合力。
内部困顿,外部无支援,哪怕如矿山之民高达数千的各处,最后还是被后金一一屠杀灭之。
蛮族得以顺利的搜刮物资,屠杀辽民,度过了这几年物资缺乏的难关。
就如唐清安当初刚来东海堡,和二弟刘承敏论势时说的,他不会给蛮族这种安心发展的机会。
各地除了城池守军,九大营兵两万七千人。
这近三万经历过数年战事,又淘汰了老弱,剩下来的精锐老兵们,由三大分守大将的调度下,各营总的派遣下。
从长白山脉东岸全线出击,上千里的战线,打成了乱战。
不光蛮族被打蒙了,连唐清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部队现在都在什么地方。
游击战就是要第一时间发现战机,捉捕战机,根据战机临场应变。
蛮族对到处开花的敌人一头雾水,打了就跑,或沿着河流,或躲入深山。
而金州兵,镇江兵,有各地辽民的加入,他们带来了当地的情报。
战场上,一方是瞎子,一方是明眼人。
哪怕蛮兵都是打了十几年胜仗的精锐之士,也无可奈何,疲于应付。
这就是唐清安要升三大分守大将的原因。
有这三处前线的大脑。
才能乱而又不乱。
一个又一个小队被灭,引起了上下的担忧,开始劝戒要保守一些。
唐清安不以为意。
冯胜之来劝他。
顾应时也来劝他。
李成贤都忍不住,写信来劝他。
两万七千营兵,是金州镇江的根基,如果这两万七千营兵伤亡过重,以后如何保住金州,镇江。
前方三大分守大将,同样来信,询问是否继续。
一则兵力损失过多,二则粮草短缺,三则队伍混乱不堪,有些失去把控。
“熬。”
唐清安对谁都是坚定的答复。
这就是一场比赛。
比谁能熬下去。
蛮族熬赢了,几年后就能腾出手,重新聚集了物资,二十万大军可以随意出击。
而金州,镇江,辽西未来都会陷入守势,疲于应对。
而如果自己熬赢了。
那就是获得了胜机。
蛮族二十万大军,十余万精锐之士,将会变成他的拖累,一步步拖垮蛮族。
他本族才多少人口,没有几百万辽民供给他搜刮,如何供应的起二十万大军。
唐清安收起又一个小队覆灭的军报,离开了书桌。
他也有压力。
虽然外表如常,实则内心焦急万分。
众人的担忧也不是凭白来的。
两万七千营兵啊。
几年来才积攒了这点家当。
没有人可以让自己诉说心里的压力,唐清安只有向秦可卿诉说自己的焦虑,以缓解心理的沉重。
对于军国大事,秦可卿虽然平日里精明,又如何能懂这些事,仔细的听着夫君的话语从中学习,以跟上夫君的脚步。
“兵和民是不一样的。”
唐清安带着秦可卿在院子里。
年初移植了好些树木花盆,这都是秦可卿对自己的家精心的布置。
作为家里的女主人,尽心的装扮家里,唐清安当然不会粗鲁的阻止秦可卿。
“金州镇江两地如今有一百五十万民,只要夫君一声令下,就有十万兵。
而且都经历过兵训,入了营再由将官们训练几个月,不也就好了么。”
秦可卿宽慰道。
“妇人之言。”
唐清安笑骂道。
秦可卿面带微笑。
她知道夫君近日来,不像外表所表现的平澹,既然愿意跟她说话,就可着劲的分解他了。
“萨尔浒之战,全国汇聚而来的十几万精兵哪怕因为指挥无度,在野外被蛮族分而歼之。
虽然战败,却也一样给了蛮族大量的战损。
败者败矣,蛮族同样也败矣。
如果再来一次萨尔浒之战的伤亡,蛮族如何经的起呢?
随后沉辽重新聚集了十几万大军,其中大多都是新兵,也是训练已久,最后又被蛮族歼灭。
有城池可守,虽有指挥失利的原因,却对蛮族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可见战力的下滑。
到了蛮族攻打北镇,北镇同样有十万大军,基本都是新兵,朝廷补给兵器物资无数,也是久经训练。
结果呢?蛮族如入无人之境。”
唐清安摇了摇头。
秦可卿明白了又不明白。
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训练的士兵无法成为精兵,明白的是,只靠训练是成为不了精兵的。
秦可卿在沉思,唐清安也在沉思。
历史上连戚继光这等名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