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杜如晦来访 (第2/2页)
没有办法啊,这些大臣整天都是劝说自己要节俭一点,但问题是这是花我自己的钱,你凭什么在这里叽叽歪歪的。
难道老子身为皇子,就不能够享受享受了吗?!
杜如晦张张嘴吧,最后还是闭上了。
毕竟李泰奢靡又不是第一次知道了,当初在高陵的时候,李泰的生活不奢靡嘛!
李世民也没多说什么,现在来到这苦寒之地,不就是冬天加了几个炉子,然后加上炭火来烧烤嘛,这不就是冬天富贵人家常见的事……
虽然能理解,杜如晦还是感觉李泰有点奢靡了,燕王就不能更勤俭节约点吗!
当然,这里面多少是有一点,燕王能力已经很出色了,那为什么不能在人品上更优秀点的情绪,完人虽然罕见,但若能够出现一个,杜如晦还是很愿意促成的。
“燕王,我此次过来是听闻燕王近些日子好像在修建运河旁边的道路?”杜如晦道。
“我记得好像给了您相关的修路报告了!”李泰听到杜如晦的问话倒是愣了愣。
因为原本以为杜如晦是因为高季辅过来的,没想到居然是为了这条道路啊?
但自己手续齐全,更是跟着杜如晦商量过的,李泰带着几分的疑惑说道,
“杜相,我记得我在报告里面说过,因为今年冬日幽州运河湖面结冰,除非组织大规模的徭役凿冰,损耗劳力太大。
与其如此,今年还不如先组织百姓沿着运河修建道路,以及几座小港口水寨,做好物流的集散准备,先把人力用在修缮道路上。
一则能够方便明年的物资调度,二则也不至于让徭役白白浪费。
怎么?这道路可是出了什么问题?”
“这道路自然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听到李泰口中的疑惑,杜如晦挥挥手道,
“我这一次来,是为了另外一件事情,你且看看!”
这时候的杜如晦从衣袖中掏出了一个小纸包,打开来后,却见到这纸包中出现了白花花的晶体。
虽然粗糙了一点,但李泰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东西是食盐!
“修路扫雪我理解,但我却不知道,燕王居然奢靡到以盐洒雪!”杜如晦道。
“这个啊,因为盐与雪融合后能加速雪的融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下一天徭役的工作量!”
李泰看着杜如晦的样子,果断的给杜如晦解释起来。
“某知道这个用途!”杜如晦道,“但某好奇的是,燕王哪来的这么多盐!
自古以来盐铁都是国家之重,我朝虽然不进行食盐专营,但却也重视食盐价格。”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也明白贞观时期的盐因为不是朝廷专营,顶多只是每个州县都有自己私营的渠道,所以食盐的价格并不高。
甚至在《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天宝、至德间,盐每斗十钱”,可以说在榷盐法诞生之前,基本上百姓没有为吃盐而烦恼过。
另外所谓的榷盐法与其说是盐税,实际上说是人头税更加的合适。
因为在那时候唐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下降,这导致税收基本上都收不上来。
这就让食盐这种场地固定,人人都需要的东西作为税源。
从而收缴些很多收缴不到的地区,通过这些高价的食盐来进行税收。
毕竟对比起向整个天下的百姓缴税的成本,那还不如直接从食盐这里收缴方便。
但现在的食盐再怎么样便宜,依旧没到价格低到能随地倒在地面上,让食盐来融化雪这般的奢侈,甚至很多老百姓徭役时,都会拿着一些器皿来装这些粗盐。
毕竟在他们看来,大不了自己干活得时候多费一把力,也总比这些白花花的食盐直接倒在地面上,而仅只是为了让这些雪能够融化的快一点值钱。
说实话,这么刺激的事,对底层的徭役们来说,那看着着实是心痛。
尤其是自己的器皿实在是装不下来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麻袋,一麻袋的食盐被倒在了地面上化雪,实在有种价值观被人狠狠撕裂践踏的感觉。
当然,对比起徭役只是心痛这些食盐,杜如晦却明白李泰必然是弄到了大量廉价的食盐,否则李泰是不会这么干的。
因为杜如晦与马周共事过,通过了当初的高陵徭役也是知道,李泰这人做事在外人看起来非常的奢靡,但在他自己的心中是有一本账簿的。
如果用盐化雪的操作成本太高的话,那李泰是绝对不会这般去做。
至少在李泰看来让百姓直接扫雪的成本比先用食盐洒地然后再让百姓扫雪的成本低。
所以杜如晦便是第一时间找过来了!
“……”李泰听到了杜如晦的话,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
“因为我以日之法则与水之法则为原理改进了工艺技术,把煮盐法改进成了晒盐法!
这种方法现在还只是初步的实验,但比较起传统的煮盐法的成本却是下降得多。
等到了以后,应该还能更进一步的进行改进,生产的食盐也能更加的多!”
“原来如此!”杜如晦理解的点点头,开口道:“但即使如此如此使用也太浪费了!”
“我知道杜相的意思,不过用晒盐法制作出来的食盐都只是粗盐,若长期吃的话,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还是需要更进一步的想办法把这粗盐更进一步的炼化成细盐才行。
也正因此,我虽然研究出了晒盐法,到底还没有把这食盐直接放到市场上。
大唐盐价一时间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同时粗盐在仓库中也越是存储就越多。
所以便是把这些海盐就用在了这次融雪修路上。
当然对于如何让这些粗盐变成细盐的研究会继续的下去。
我的目的,自然是希望百姓们能吃到又便宜又精细的食盐,最终我能吃上什么食盐,百姓们也能是上什么食盐!”
李泰面对着杜如晦,却也没有任何的退缩,因为李泰清楚自己做得就是对的。
而杜如晦听到了李泰话,沉默了一会儿,道,“此法子,可否给朝廷一份?”
“……”李泰听到这话摇摇头,“我可告知原理,但想复原法子,就请朝廷自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