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倭国反叛 (第2/2页)
“娘亲定然支持于伱,正好你外祖父一直有心此事,可担此重任。”
吕氏的父亲吕本,最初也是一商贾,后来才因为吕氏的关系走上仕途且青云直上。
父凭女贵,吕本之所以愿意放弃太常寺卿的位子来吴城,也是明白自己的官位本就来源于作为太子妃的女儿。
现在女儿跟外孙去了藩国,他待在京师犹如无根之萍,且还容易得罪人。
况且年纪大了,下边也没什么人,还不若是帮着自家人。
来吴国的时候吕本就提出海贸富国之策。
当时黄子澄认为不应开展海贸,跟那些商贾打交道,平白落了读书人的面子。
朱允炆显然还是接受了黄子澄的建议。
现在情况反转,自当要重启此事。
“依娘亲所言,海贸之事便就交予外祖父负责。”朱允炆点头应下。
其实到了现在,朱允炆也已经发觉了海贸的巨大利润,只是因为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从而一直不愿去参与。
实际上吴城的大多数赋税的来源,也是在海上贸易。
蓝玉打下暹罗后,收拢了十二万暹罗士兵,而后囤积于暹罗半岛上。
按照朱英的令旨,他要从暹罗半岛乘船去到海洋对面的天竺地区。
按照李景隆提供的情报,从暹罗半岛过安达曼海,而后抵达莫塔马湾的白古王朝,再从白古王朝出发,穿越蓝普雷帕里斯海峡,过孟加拉湾便是天竺的东恒伽王朝。
东恒伽王朝就是征服天竺地区的第一步。
天竺并非是某一个国家,而是大明对于目前印度地区的统称,类似于中原一样的称呼。
然而跟中原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天竺地区很少有过大一统。
纵观世界历史,分裂是常态,统一是异类。
而秦始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给后世的君王留下了大一统的概念,致使中华地区分分合合,终究是一直走向大一统。
古印度还是在阿育王时代有过短暂的基本统一,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地方并未被统治,孔雀帝国便已分崩离析。
在如今的古印度地区上,还有着八个分类势力共同存在,这就跟中原时期的五代十国差不多的概念。
同样他们的语言也是多达数十种之多,哪怕是同一个王朝势力,都有数种语言文字同时存在。
对比天竺的同时,就明白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是有多么伟大意义了。
朱英在让蓝玉率军进攻天竺地区的同时,也同时征服吐蕃和收复德里苏丹国。
古印度历来以弱著称,唯一表现得比较强势的德里苏丹国,虽然在后世属于印度,但实际上是中亚。
历史上帖木儿死后帝国分裂崩溃,他的六世孙巴布尔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将印度给统一了,后世的印度疆域,也就是来源于莫卧儿帝国。
所以蓝玉本身八万大明战兵,加上从真腊,暹罗收集来的二十多万兵力去攻打天竺,在朱英看来问题不大。
说不定蓝玉能够提前帮助整个天竺地区完成统一的梦想。
甚至还能够帮助他们统一文字,语言。
这倒是一件大功德之事了。
天竺富庶,地广人多,比之大明也不算差,要知道在后世的天竺,总体人口上都已经是超越中原了。
蓝玉如果能够掌控天竺,那么就能在这里囤积足够多的兵力跟帖木儿对战。
想来在大明的带领下,天竺或许可以摆脱兵弱的称呼。
然而就在蓝玉于暹罗半岛整顿兵马的时候,倭国那边开始搞事情了。
自从倭国四王被朱英调回大明征伐草原后,足利义满一开始还是按捺得住,毕竟他不知道四王什么时候回来。
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足利义满派到大明的细作也打探到四王正在北伐草原。
北伐并不是什么秘密,在邸报上一直有消息刊登。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在倭国许多大明都呼吁夺回九州岛的时候,足利义满还是没有出兵。
一直到大明对真腊,暹罗开启战争。
消息传到倭国,这就让足利义满有些耐不住了。
因为在情报里,现在的大明正在跟草原,真腊,暹罗,甚至听说还派兵去往吐蕃,水师前往满者伯夷。
而蓝玉驻军于暹罗半岛,显然战事完全没有结束的意思。
这等于说大明在跟几乎所有的周边国家作战。
如此情况下,自然是倭国夺回九州岛的最好机会。
现在就算是足利义满忍得住,他麾下的那些大名可就真的忍不住了。
九州岛对于倭国来说可不是个随意舍弃的小地方,实际上九州岛作为倭国的头部地区,对外的海贸是最为发达的,占据了曾经倭国重要的经济地位。
九州岛作为距离中原最近的岛屿,也是整个倭国文明的兴起之地,倭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出自于九州岛的日向国。
在大明占据了九州岛后,包括足利义满的所有高层贵族,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夺回九州岛。
但是大明的强大,尤其是大明四王的军事能力让他们感觉到忌惮。
除非是开启国战,否则倭国想要夺回九州岛基本上是不可能。
即便是开启国战,倭国被大明全部统一的可能要远大于夺回九州岛。
同样因为大明成功登陆九州岛,并且扎下了根基,在如今的倭国四处都有传言,说神风已经放弃了倭国,这让倭国人心不稳,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直到现在。
“大将军,这是个天载难逢的机会,大明已经顾不上我们这里了,只要大将军下令,吾等起军一举夺回九州岛。”
“我们现在也有了强大的火器,在九州岛还有许多明军,明人的工匠,制造火器的工坊,如果我们能够收复九州岛,这些都将属于伟大的倭国。”
“得到了这些,大明休想再占据我们的九州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