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太欺负人了 (第2/2页)
伪军们乒乒乓乓地打了半天,却发现好像没有什么用,那些枪口仍然在闪光,他们只好继续朝着那里打去。
特勤连的战士们的确是在射击,只不过他们是躲在掩蔽物后面,将枪口探出去朝天开枪。敌人的子弹打过来,自然是打不到他们。
徐大龙拿起一颗手榴弹,瞄准了喷出火舌的日军的射击孔,就扔了过去。
这颗手榴弹直接飞进了炮楼二层里面,在炮楼里面爆炸开来。
王根生也投出了手榴弹,他的目标是炮楼的三层。第一颗手榴弹撞击在了射击孔旁边的的墙壁上,被弹到了炮楼的下面。他觉得有些丢人,再次拿起手榴弹,仔细地瞄了一下,扔了过去。
这次手榴弹飞进了射击孔,不仅干掉了鬼子的机枪手,还炸断了鬼子小队长的一只手臂,疼得他哇哇直叫。
他知道在炮楼的附近埋伏着敌人,可是外面黑乎乎的,根本不知道敌人藏在哪里。他急忙下令停止射击,避免敌人再顺着射击的火光将手榴弹投进来。
战场上暂时沉寂了下来。
按照徐大龙的交代,郑喜荣拿着铁皮喇叭,朝着据点方向用日语喊道:“弟兄们,鬼子们不敢开枪了,冲上去,消灭他们。”
“冲啊,杀啊。”战士们躲在掩体后面也大声地喊叫了起来。
鬼子小队长生怕敌人冲上来,只好命令那些日伪军再次开枪射击。
结果又是两颗手榴弹飞了进来,鬼子和伪军死伤了很多,他们只好再次停止了射击。
看到鬼子和伪军不敢放枪了,郑喜荣和魏和尚率领着战士们朝着据点方向弯着腰跑步前进,很快就来到了据点周围50米左右的地方,各自寻找掩蔽物。找不到掩蔽的人,再次开始挖掘掩体。
炮楼里的日伪军此时死伤了已经将近一半,其中有很多伤员,他们不停地哀嚎着。日伪军士气十分低落,他们能够感觉到外面的袭击者正在向炮楼靠近,他们又不敢开枪,一个个很惊恐,不知道如何是好。
郑喜荣躲在掩体后面,用喇叭再次喊道:“里面的鬼子、伪军听好了,我们是八路军独立团的,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出来投降,否则的话,我们会用炸药包把炮楼炸掉,让你们全都死在里面。”
鬼子小队长听到这里,担心八路军派人在炮楼下面安放炸药,赶紧命令日伪军往外面扔手榴弹和手雷。
手榴弹和手雷在炮楼下面不断爆炸,产生了一团团的火光。
徐大龙靠着爆炸的火光,看准了炮楼一层的一个射击孔,再次投弹。
这一次,他用的不是手榴弹,而是一枚日式的甜瓜手雷。手雷不偏不倚地飞进了炮楼里面,在里面爆炸开来。
甜瓜手雷威力远远超过了手榴弹,爆炸时产生的弹片又多,在炮楼狭小的空间里,威力倍增。炮楼一层里面的日伪军大部分都被干掉了。
这一下鬼子和伪军连投掷手榴弹和手雷也不敢了,再次沉寂了下来。鬼子和伪军们觉得外面的敌人太欺负人了,他们都很窝火,却也无可奈何。
郑喜荣再次喊道:“炮楼里的伪军们,你们听着,我们只针对鬼子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把里面的鬼子都干掉,然后出来投降。否则的话,待会炮楼被炸塌了,你们谁都活不了。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赶紧去干掉那些鬼子们。”
此时在炮楼里面鬼子活着的还不到十个人,还有大约30个伪军。经过了刚才的战斗,他们早已经绝望了,郑喜荣的喊话给了他们一线生机。伪军们都动了干掉鬼子、保住性命的念头。
炮楼里的伪军头目是一名副连长,他也知道,这是自己唯一一次活命的机会,于是,就暗中交代几个班长,让他们动手去干掉那些鬼子。
由于战争的需要,鬼子的军官们多少也懂一点中国话。他们听郑喜荣在外面的挑拨,担心伪军们叛乱,鬼子小队长急忙让活着的鬼子们都到三楼上去。
伪军们看到鬼子的举动,知道他们有了防备,干脆就直接动手了。
一层、二层的伪军们干掉了几个鬼子,控制了一层和二层,然后朝着三楼的楼梯口上面扔手榴弹,上面的鬼子也向下面扔手雷,炮楼里面爆炸声、枪声响成了一片。
几分钟后,炮楼里面沉寂了下来,接着伪军向外面喊道:“外面的八路爷爷别打了,里面的日本人都被我们干掉了,我们现在放下吊桥,出去投降。”
战斗结束了。这一场夜战,特勤排仍然是无一伤亡。战士们都觉得跟着连长打仗实在是太过瘾了。
为了防止日军再次使用黑风口据点,徐大龙也豁出去了,拿出十颗缴获的手雷放在一起,将炮楼炸成了废墟。
徐大龙说话算数,把那些伪军们教育了一通之后,就放走了他们。
这一场战斗,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徐大龙等人还有其他的任务要执行,除了两挺机枪之外,他们把其余的武器弹药暂时埋藏了起来。
在平安县与王水县交界的一个小山村,黄进贤夫妇就躲在这里。
徐大龙化装成普通的村民,找到了他们夫妻二人。
看完了黄婉秋的来信,黄进贤夫妇都十分高兴,向徐大龙再三表示感谢。
徐大龙说道:“大叔,婶子,黑风口据点的鬼子都已经被我们干掉了,今后再没有人会找你们的麻烦了,你们可以返回河湾村了。有一件事情我想请你们帮个忙,不知道是否可以?”
黄进贤心情非常好,他说道:“徐连长,我家的闺女也是你们队伍上的人了,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只要能办到的我们一会去办。”
徐大龙说道:“你们在平安县城里有没有亲友?”
黄俊贤的女人说道:“有,婉秋她小姨就嫁到了县城里,他男人在县城里的邮电局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