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浪子回头 (第2/2页)
说干就干!
卢文进随即杀死充当监军的契丹将领,率众回归。
卢文进走的时候可恨,回来的时候可爱。因为他不仅带回了自己的本部兵马,还把平州的百姓带了回来,锅碗瓢盆的能带的也都带了回来,如同刘备的“携民渡江”,把被裹挟、掳掠到契丹的汉人百姓,全部迁回中原,扶老携幼,多达十五万人,篷车八千辆,南迁的队伍首尾相连,绵延七十多里地。
李嗣源大喜过望,当即加封卢文进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滑州义成军节度使。跟随卢文进一同归国的四百余名将吏各有封赏。明宗皇帝下诏褒奖。
这并不是卢文进的最后一次叛变,他的精彩人生还会在后文登上头条。
“被军事耽误了文人”——张希崇:
张希崇原本是一位幽州本地的文艺青年,喜读《左氏春秋》,擅长吟咏,学而优则仕,最大的愿望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然而当时幽州的一把手是刘守光,刘守光最讨厌念书人,只喜欢耍刀耍枪的武夫。刘守光轻蔑地把张希崇的求职简历丢到一边,明确地告诉他:“要想在老子手下讨饭吃,就要丢掉笔杆子,拿枪杆子。”
张希崇认为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更是对儒学、对文化、对传统的最大侮辱!于是愤然投笔从戎,化悲愤为力量,居然渐渐被提拔为连排级军官。
李存勖灭掉幽州刘守光之后,张希崇被划归到周德威帐下。河东集团当然没有工夫、更没有兴趣去调研基层校官,没有人会跟一个连排级军官讨论人生和理想。很快,张希崇就被派驻平州。
正巧赶上契丹南下袭扰,攻破平州。在平州,契丹俘虏了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赵思温,逼述律太后自断手腕,另一位就是张希崇。
契丹人向来很重视中原俘虏,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契丹人也愿意聊上两句,生怕会错过任何一个贤才。
于是,与众不同的张希崇就被契丹人发掘了出来。契丹人对待“读书人”的态度简直不要太好。耶律阿保机亲**问,并且当即将张希崇提拔为元帅府判官,不久之后改为卢龙军行军司马,又改蕃汉都提举使。
虽然都是文职工作,但都是军队体系中的文职,而张希崇的理想是入朝为官,什么翰林学士啦、谏议大夫啦、户部尚书啦、礼部侍郎啦……
张希崇自我安慰着,一步步来吧,先在部队上干文职,然而挑合适的机会转业到地方,或直接进中央,曲线救国,也不错。
残酷的现实又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即上文所说的“卢文进归国”。卢文进叛辽归唐后,契丹人以张希崇顶替卢文进的“平州节度使”之职,进驻平州,并派三百契丹骑兵予以协助。三百契丹兵的主要目的当然是监视张希崇。
在别人看来,从行军司马到节度使,该恭喜高升才对,而张希崇却是无比痛苦的,这意味着他离“文官”的标签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