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明宗入魏 (第2/2页)
随后,变军们挟持着李嗣源、霍彦威等,大呼小叫地往魏州城走去。
赵在礼、皇甫晖等只允许李嗣源、霍彦威等将领入城,而拒绝其所部兵马入城。张破败当然不同意,如果李嗣源答应入伙,那自己功不可没,所以不能坐视拥立之功付之东流。
于是皇甫晖挥军掩杀,将张破败斩杀。
赵在礼于是率领各级将领出城迎接李嗣源,在道路两边跪地叩头,一面痛哭流涕,一面恳请李嗣源的宽恕,恭请李嗣源坐第一把交椅,“大哥,以后我们就跟你混了。”
原本是来平叛的,结果刚到站,自己反倒成了叛军领袖……这让李嗣源情何以堪。
由于叛军拒绝外军入城,李嗣源带来的兵马失去了指挥,进退失据,于是纷纷溃散,只有霍彦威带来的五千镇州兵不为所乱。
李嗣源身陷重围、危在旦夕,屈从叛军也只是他一时权宜之计。他对叛军们说道:“要想做成大事,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兵力,刚才城外的王师部队瓦解溃散,我去把他们召集起来。”于是,赵在礼便放李嗣源、霍彦威出城,收拢逃散的士卒。
此前,元行钦率一万人驻扎在魏州城南。李嗣源派部将高行周、张虔钊等七人相继来元行钦军营,对他说自己是骗赵在礼他们的,要求元行钦率部会师,然后突袭叛军。
元行钦对此持严重怀疑态度。担心李嗣源是要吞并自己的部队,或胁迫自己一同谋反。于是扣押高行周、张虔钊等使节,不对李嗣源做出任何回应,然后后撤一定距离,继续观望。
现在,李嗣源出城,身边只有不到一百人,而且没有武器铠甲,暂时驻扎在魏县,召集旧部。在霍彦威的五千镇州成德军将士,听到消息后,纷纷投奔到自己的老长官李嗣源帐下(李嗣源现为成德军节度使),有了这五千人撑场面,李嗣源终于有了些底气。他对诸将流泪说道:“我明天就回镇州总部,呈递奏章,解释这里的一切,然后等待皇上的发落。”
霍彦威跟李嗣源的亲信安重诲竭力反对,说元行钦先前平叛失利、屡战屡败,大帅到来后,他又拒绝您的命令,现在又不战而退,等他回洛阳后,一定会把所有罪责都推卸大帅您的头上,您要是再擅归本镇、上疏请罪的话,岂不更是“割据重镇,要挟中央”了吗?不正是印证了奸邪小人对您的诬陷吗?到时候您更是百口莫辩!
“如之奈何?”
二人建议李嗣源赶紧回洛阳,亲自面见李存勖,把前因后果解释清楚。
李嗣源同意,于是带着五千嫡系部队南下,班师回洛阳。路过相州时,遇见御马管理官(马坊使)康福,而康福向李嗣源提供了数千匹战马,使得李嗣源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但与很多历史的关键细节一样,都被隐藏。主流观点认为,正是康福的这数千匹战马,使得李嗣源有了问鼎中原的底气。
其实从李嗣源挂帅到兵变称帝,这个过程疑点重重、漏洞百出,并不亚于朱友珪弑父、朱友贞登基。我坚信这段历史时被粉饰过的,我们回在后文做简单分析。在此,先照顾故事性。
见李嗣源拉拢起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部队,并且往洛阳方向移动,元行钦急忙撤退到卫州,飞奏朝廷:“李嗣源已经叛变!现正往洛阳进军,请做好迎战准备!”
李嗣源一边向洛阳方向行进,一边不断地派人快马加鞭传递奏章,为自己辩解,每天都会派出好几拨信使。然而这些信使中的绝大部分都被元行钦截留。李嗣源与中央的联络基本处于中断状态。
李嗣源叛变的消息传来,已经卧病在床的忠武军节度使、尚书令、齐王、“治愈大师”张全义,惭愧、忧愁、恐惧……于3月15日,在首都洛阳自杀(绝食而死),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