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过尽千帆皆不是 (第2/2页)
王宵猎读书,很少一次看完。往往都是拿起来随手翻一翻,便放到一边。过一段时间,偶然想起了什么再翻一翻。然而每次讲起来,往往都是王宵猎能把书里的意思讲明白。
诸葛亮看书只观其大略,而且《魏略》里的意思,读书务必精熟的其他几人都不如他。这让后代的人很不解,想出了许多说法来解释,说诸葛亮观其大略的意思,不是不精熟。甚至有人说,诸葛亮的观其大略,是要先精熟才行。
你是诸葛亮吗?你有诸葛亮聪明吗?你读书要精熟,诸葛亮又不需要。《魏略》说得很清楚,诸葛亮每晨夕,从容抱膝长啸。很从容,不是苦读书的样子。
其实绝大部分的书籍,都不需要精熟。除非是、诗词之类,确实吸引自己。大部分书里,像什么比喻、夸张之类,归纳、演绎等方法,都是非必要的,完全可以不看的。最重要的部分,往往就是几句话。只是因为看书的人难以理解,才多了很多内容。诸葛亮不需要这些,只要看结论,而且能够理解结论,为什么要精熟?只要观其大略就可以了。
王宵猎道:“学习,我一向认为两件事最重要。第一是要学进去,知道学的是什么。第二是能够走出来,不要被学习的知识牵绊住。姜敏天生聪慧,往往过目不忘。别人看是聪明,但在我眼里,并不知道他学进去没有。直到后来,他在汪参议手下做了几年事情,发现确实做得精细,非他人可比,才知道是个人才。现在到河东路,学进去还是不够的,要能够走出来才行。姜敏能不能走出来?说一句实话,我的心里也没有底啊!所以你们去河东,我要再三嘱咐,不要把事情做坏了。”
方成等人急忙叉手:“愿听节帅教诲!”
王宵猎苦笑着摇了摇头:“我又有什么教诲给你们,不过是讲道理罢了。道理能不能讲通,你们能不能理解,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说完,举起酒杯,王宵猎与众人喝了一杯。
放下酒杯,王宵猎道:“从到襄阳,我就一直讲,我们的军队要立根于人民,我们的政权同样要立根于人民之中。讲了几年,讲了不知道多少次,现在看看,又有几人明白?”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了看汪若海,微微叹气。
就连跟在王宵猎身边的汪若海都稀里湖涂,更何况别人呢?
王宵猎道:“说白了,不过是我们遇到的困难太大,实在难以解释,才不得不如此。以前讲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民,群臣辅左天子。可天是什么?如果上天有德,如何会看着自己的子民受苦受难?此次金军南侵,不止是破了开封府,两帝北狩,不知多少宗室北迁,还有人民呢?北边就是中原,曾经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可现在呢?多少州县千里无人烟,多人妻离子散,还有多少人只留下一副白骨!面对这种惨相,上天情何以堪!如果上天有眼,怎么会这个样子?这个时候,不管是什么原因,上天靠不住了,那就只能我们自己去找天命。去哪里找呢?所谓礼失求诸野,只能去人民中找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着一轮圆月慢慢升起来。清澈皎洁,如水的月华洒向人间。
前世学了很多的知识,什么生产力和产关系,什么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各种各样的理论。然而到了最后,却发现都没有讲到最关键的地方。最关键的是什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王宵猎改了一下,把群众改成人民。
说到底,如果这个世界真有天与地,那么以后就以地代天,以人民来代替天命。
而其他的一切知识,则都充满了虚幻。最少在这个时代,作用不大。人类社会从来不是按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上这个路线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果说近现代社会欧洲是从神权中解脱出来,那么中国就是从天命中解脱出来。新的天命,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在人民心中。只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则战无不胜。如果背叛了人民,就难免要失败。
现在想想,以前的知识,其实大多没用。便如江上等船,看过了千艘却没有等的那一艘。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