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尽出,鹿死谁手 (第1/2页)
战场上,兵士们的心态,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甚至连主将的心态都不能和军心相提并论。
前些年,闯军在中原连战连捷,号称几十万大军,人人都觉得自己将要跟着李自成改朝换代,士气自然不断提升。
但当他们达到一个顶峰时,却又蓦地降低到谷底。
典型的差别,自然就是周遇吉的宁武铁军在得到了朝廷不遗余力的支持后,足足挡住了他们接近一年的时间。
往常的连战连捷,在那场血战中不见丝毫作用,尸体堆满了城墙,周遇吉仍然没有一丝一毫投降的心思。
这种差别是致命的,就如贫穷和富裕一样,历史上曾连战连捷的军队,因为一两场失败而逐渐走向失败的,不在少数。
当他们处于顶峰时,中原一带没有任何一支官军能觉得自己有实力挡住他们,所以官军与流贼之间的战斗,往往在还没开打时就已经输了。
设置关乡大营是为了防备函谷关的流贼东出,人马足有四五万,连小型的火炮都配备上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骑兵,算是重兵驻扎。
堵胤锡的这个战略意图,似乎有些过分明显了。
李自成与吴汝义会师后,在各处强行招募一些乡民、流民,总数达到八九万人,再加上李友在关内的两三万人,加在一起也才十万人左右。
当然,这十万人还有五万人跟随任继荣前往少华山、泰华山一带设伏阻击崇祯皇帝调派的所谓十五万驰援大军。
所以李自成带来攻打的人马不过三四万,加上李友在关内的兵马合击,人数也才与关乡大营的官军堪堪持平。
人数只是一方面,两方如今的军心状况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进攻方的闯军,就和上次出商洛山一样,连续打赢了多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关乡大营面前,五万人竟然打出了十万人的气势。
在守营盘的官军眼中,这些流寇挥舞着各色兵器,不要命的向自己漫山遍野的压过来,好像他们都觉得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同样是五万人的官军,如果做出精密的部署,再加上他们是防守方,完全可能反败为胜,击溃李自成亲自率领的大顺军。
可当他们见到打着‘大顺’旗号的闯军时,从上到下都蔓延着一股即将崩溃的气息,就连营盘内坐镇的那员总兵也是一样,十分慌乱无措。
看样子,大营内的官军都已经认定,自己这一仗肯定会输,但是‘必胜’的大顺军,就真的是逢战必胜吗?
其实李自成的部署很有问题,吴汝义率部逼近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和函谷关内的李友部先行对接,两方前后进攻还是有很大的时间差。
这段时间,如果是让禁军、山东军那种百战的精锐部队抓住,只会让他们逐个击破,李自成绝不会有任何胜利的可能。
但关乡大营里的官军错误就错误在,他们不仅没有抓住时机奋起一搏,就连硬着头皮趁对方未完全包围过来时逃跑的勇气都没有。
等到半柱香左右的功夫之后,函谷关内的李友一部两三万人围拢过来,营盘内的明军总兵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完了。
现在这个局势,已经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真正是打不过又跑不成的死局,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无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