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十哲 (第1/2页)
由于刘景只是试守零陵太守,只有征辟郡吏及暂署县令长的资格,而无授予官职的权力,因此诸葛亮目前仅以宾客的身份,随从左右。
不过诸葛亮眼下虽无一官半职,刘景却将其视为股肱、谋主,坐则同席,寝则同床,大小事务,悉无保留,全部经由其手。
这在外人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诸葛亮今年才刚刚二十及冠,乳臭未干,才华未显,如何当得起如此殊遇?就连赖恭都觉得刘景有些过了。
刘景却不改初衷,当今之世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诸葛亮的才能究竟有多高,包括诸葛亮本人。
历史上,诸葛亮执掌蜀汉,北伐中原,壮志未酬,功业未济,仍然能够位列武庙十哲。
所谓武庙,即唐朝时期唐玄宗所建,祭祀“兵祖”姜子牙的庙宇。武庙十哲,则是从历代名将中挑选十人作为陪祀。
两汉四百年,入选者不过韩信、张良二人而已,其中张良是因为获得了姜子牙的《太公兵法》而配享。汉末三国,以及其后的两晋南北朝,同样四百年间,入选者唯诸葛亮一人而已。
唐、宋、元……至明代废除武庙为止,武庙十哲历代多有更迭,诸葛亮的地位却始终稳如泰山,历朝历代,莫不推崇备至。
至于诸葛亮的治国之能,更是无需赘言,三国无出其右者,被誉为与管仲、萧何不相上下。
诸葛亮,可谓是汉末三国最杰出的人才,没有之一。
诸葛亮可不知自己未来的成就,对于刘景的殊遇,亦觉受宠若惊,纵然文王礼姜尚、桓公贤管仲,想来也不外如此。不过诸葛亮倒也没有妄自菲薄,其少年时代就敢自比管仲、乐毅,由此可知其内心骄傲,诸葛亮乃暗暗发誓,必不辜负刘景器重。
刘景深知诸葛亮乃是一个工作狂,即便执掌一国之政,依然喜欢亲自考核文书簿册,流汗竟日,不知节制,最终活活将自己累死。如今诸葛亮便有了这样的苗头,专心事务,孜孜不倦。
刘景想要改变诸葛亮事必躬亲的习惯,可惜他的劝说并没有成功。原因很简单,他两世灵魂,精力异于常人,每天只睡三个时辰,比诸葛亮睡得还少,处理公务,也是勤劳不怠,哪有立场对诸葛亮说教。
时间匆匆,十数天转瞬即逝,舰队抵达湘、耒、承三水交汇之处,酃县赫然历历在望。
此刻数以百计的人等候在湘水西岸的渡口内,迎接刘景的到来,除了以严肃为首的酃县县吏,和以刘宗、马周为首的军中将领外,桂阳太守桓彝亦在。
桓彝之所以能够成为桂阳太守,皆刘景之功,况且两人关系亲密,合作多年,早就已经休戚与共,因此当他收到刘景准备南下零陵,与张津决战的消息时,毫不迟疑,即刻亲率三千桂阳郡兵,赶来酃县助战。
刘景下船登岸,步履从容地行至桓彝身前,指着诸葛亮笑问道:“公长,你看他是谁?”
桓彝仔细瞧了瞧诸葛亮的面孔,不禁大喜过望:“孔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