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小案系民心 (第1/2页)
高勋办了无数的案件,抓过许多的嫌犯,读过各类的故事,穷凶恶极的罪犯也抓捕过,一时失足的偶犯也查获过。
他问自己,干刑警最幸福的是什么,没错,是破案,但破案有很多种,最幸福的那种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将罪犯从背后揪出来揭露真相。那种老百姓扭送来的,那种外地公安机关帮助抓获的,都不及如此。
在董财胜合同诈骗案办完不久,高勋又一次体验了一把破案的幸福感。
10月14日,这一天高勋像往日一样,坐在办公桌前,翻阅着案卷,查询着资料。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高勋从沉思中惊醒,济城县永西矿点一农民工失窃,被盗金额一万余元。说实话,对于已经干了二年刑警的高勋来说,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大案。
但高勋也知道,对于受害人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盗窃案件相对于其他案件来说是最难破的。它不像重案要案、命案有强大的人力、财力和技术力量作后盾,也不像伤害案件,往往对象明确,目击证人较多。
高勋不知道自己能否破得了案,每当碰到这种案子,他想的就是要尽力而为,将一切蛛丝马迹都搜集齐全,从中找到破案线索。
即便一时破不了案,对受害人也有一个交待,抱着这种心情,高勋带着宋凯去了现场。
受害人邵某反映,钱是十几个老乡的工钱,13号领回来没来得及发,放在宿舍的抽屉里,将抽屉锁好、宿舍门锁好回家。14号早上一来发现窗户、抽屉锁都被撬,一万多块工钱不翼而飞。
邵某的情绪非常激动,说:“没办法向老乡们交待,我拿不出这么多钱赔给他们呀!”。
高勋耐心地安慰他,让他的情绪渐渐平稳,仔细地帮助他回忆每一个细节,然后对现场做了仔细地勘查,嫌疑人似乎对现场很熟悉,并没有过多地去触碰其他的地方,从窗户进来直奔抽屉,像是有针对性地作案,而且也没有过多的停留,现金拿走以后又从原路返回。
高勋初步分析是熟人作案,可邵某并没有给高勋们提供有价值的线索,高勋只好在录完口供后告诉他多留意身边的人,有什么情况立刻打电话高勋。
受案后,高勋苦思冥想,寻找突破口,通过外围调查得知永西矿点的一名工人施某家庭很困难,最近却出手阔绰,买了好几件新衣服。
高勋把这一情况向邵某核实,问他案发时有没有可疑举动,邵某想了想摇摇头说:“案发的那几天他在天楚,也不知道我有钱啊。看来不是他。”
高勋有点不甘心,他通过银行账户调查出在14号施某存了9800元,这让高勋的怀疑又增加了一分,他又查询了他的手机通话清单,却发现在案发时他根本就不在天楚,一直在梅岭县活动,既然在梅岭县,他就可能知道邵某领了工钱一事。他在撒谎,很显然他是想隐瞒什么,高勋的直觉告诉自已,这个人有重大嫌疑,马上传唤施某。
虽然有重大嫌疑,但是对这类没有证人证物的案件,口供是最好的突破口,可是证据单一,即便是他偷的,嫌疑人有一千一万个理由可以编造他的钱从哪里来,要他主动交待比登天还难。
因此,审讯尤为重要,如果说在外抓获嫌犯是一场肉搏战,而审讯就是一场心理战,能够攻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让他说出真话才是案件成功的最关键。
高勋决定好好地跟这个施某过过招,将施某传唤到中队后,高勋让他坐在审讯室,只派了宋凯一人在外面监视。
他们故意都忙忙碌碌地在审讯室走来走去,高勋偷偷地观察他,看得出他比较镇定,可能是有备而来,在思考着什么。
两个小时过去了,施某开始显得有些烦燥,坐立不安,高勋觉得是时候提审了,以下是高勋同他的对话:
高勋:“知道为什么传唤你来吗?”
施:“不知道,你们干嘛要把我抓来?”
高勋装作漫不经心地笑笑:“你们工地上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只是例行调查,没什么。别紧张,在梅岭来了多少年了?”
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但高勋看得出施某还没有放松警惕,他说:“有六七年了。”
高勋:“一个人在这边也挺难的啊,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施:“是啊,在外面打工挺不容易的。”
高勋:“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
施:“4000多块。”
高勋:“够用吗?”
施:“不够,根本就攒不到钱,每个月还要寄1000块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