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主子圣明 (第2/2页)
誓师出征,大明将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或骑马上路,或者上了火车。一队队的将士,都是盔甲鲜明,军容齐整。
约翰逊和杜琛两人,眼光还是有的,立刻看出了这大明军队的精锐。而且他们身为西方人,更为关注明军的武器。他们发现,明军将士们超过一半都配备了燧发枪。不管从哪方面看,这支军队就算放到欧洲战场上,也绝对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看着军队远去,他们对如今大明军力便有了更深的一份认识。无形中也加速了他们和鸿胪寺的谈判。
在张明伟领军出发之后,他们也很快谈完了盟约内容,然后没有丝毫耽搁,一边在明国敞开的收购商品之外,也把盟约内容加急发往濠镜澳,让那边派出快船,赶回本国去了。
………………
辽东这边,从去年内迁沿海居民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只有和明军夜不收的一些交手,这对建虏摄政王多尔衮来说,是值得庆幸的。
因为从多尔衮的这个角度来说,辽东局势在他下了这个内迁决定之后,算是稳住了,再没有大的损失。
而且为了应对明军在沿海的骚扰,他在这两年中已经把农业重心往辽东内陆转移,甚至是之前几年才征服的索伦人地盘,也都开始开荒种田。
当然,就目前来说,其实最成熟的粮田所在,还是辽河平原。但是有明军的威胁,这里有很多地方就不是一个稳定的粮食收获点,比如海州附近。
但是,大清缺粮啊!
为此,多尔衮在海州驻扎了重兵,不但是扼守大清的南大门,而且还能在海州周边的粮田,也是能种多少就种多少。
这几年来,大清一直受限于粮草物资的紧缺,这个情况,必须要有所改善才可以。
按照多尔衮的计划,他就是准备休养生息几年,积蓄起足够的粮草物资储备,等到那时候,就有底气继续和明国去过招了。
这不,多尔衮甚至都亲自出了盛京,在范文程这个农事官的陪同下,去外面视察了庄稼情况。
不得不说,汉人天生就有种田的天赋。特别是这个范文程,能文能武,上马能砍人,下马还能种田。以前有洪承畴在的时候,还看不出他的能耐,可如今,算是让多尔衮发现了,觉得当初皇太极重视范文程果然是没错的。
“之前连年战事,如今终于有丰收的一年了!”站在田间地头上,多尔衮感慨地说道。
大清想要点存粮,还真是不容易啊!
只要有了粮食,这一年来,特别是这半年来,大清这边时不时就有的叛逃就会少很多。
因为他心中清楚,大清治下的那些外族人,在明人的勾引下,会有叛逃去明国那边,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吃不饱饭。
而如今快要收获粮食,到时候外族人也能吃饱饭,士气就能稳定,这就是多尔衮的底气所在了。
边上的范文程听到他这话,稍微犹豫了一会之后,还是开口向多尔衮说道:“主子,奴才心中有点不踏实,感觉今年有点太顺了。”
“嗯?”多尔衮一听,倒也没有生气,因为他也有这种感觉,同样有点不安,便问道:“你是什么意思?”
范文程琢磨了一会说词,然后才小心翼翼地说道:“主子,这几年来,明军每年都会找我们大清的麻烦。按理来说,今年一直还没有,奴才就觉得有点不安心,不知道明军什么时候会来找我们大清的麻烦!”
听到这话,如果多铎这样的,可能就会说:“来便来,怕什么?”
而如果是代善的话,也会不高兴,明军不来找麻烦,那不是挺好的么?难道谁的骨头那么贱,不被明军找点麻烦就不舒服了?
不过多尔衮和这些人都不一样,有那种忧患意识,听了范文程的话之后,点点头说道:“是啊,明军今年还没有动静啊!”
不知不觉间,大清和明国之间就攻守异势,变成了大清这边是被动防御的局面了。
仔细想来,还是地形决定了。辽东之地,非是龙兴之地啊!
抛开杂念,多尔衮便又说道:“担心是没用的,为了保证粮食的收获,我会再派人马集中海州,鞍山驿堡以及辽阳等地。只要粮食收到了口袋里,那就什么都不怕了。”
范文程听了,心中就是有点担心这个,不过多尔衮有考虑到,他便恭维道:“主子圣明!”